浙里·悦读 | 荐书(110)看懂中国画-尊龙凯时app

尊龙凯时app

浙里·悦读 | 荐书(110)看懂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5-01-2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市民书友会荐书主题:看懂中国画

水墨、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人物、山水、花鸟。中国画的种类繁多且自成体系,“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中国画中不仅有色彩、有笔触、有画意,还有中国书画家从小接受的文人做派、道德修养,有中国传统哲学浸润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跌宕起伏的社会动荡或悲欢无常的人生经历留下的烙印。

山水中自有风骨,花鸟中自藏言说,今天的三本书,或是从一幅传世画作或是从一个时期的画入手,带领着大家走入中国画的世界,触摸作品背后的人生领悟、时代脉搏,体会它背后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推荐一《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

作者:田玉彬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内容简介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画出许许多多扎实的细节,使画卷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而且充满极其微妙的情味。

《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令人惊叹:青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既璀璨又沉着,既清纯又辉煌,青春的激情与理想的秩序和谐共生,既愉悦眼目,又表达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千里江山图》的传奇色彩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十八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本书是“读懂中国画”丛书的一部力作,作者田玉彬秉持“好好看画”的朴素初心,亲手修复打磨画面,力求让读者真正看到高清细节。针对普通人不会看山水画的问题,作者总结了看懂山水画的“三把金钥匙”,简明而易用。此外,作者更以极大耐心把全卷可行道路全都描画出来,带领读者置身画中沿路深度游,一路所见细节几无遗漏,尽数为读者作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解读。在深度读画的过程中,读者将重温自由的林泉之志与自然的山水之道,洗去尘嚣之烦,揭开束缚之壳,让高贵的心再次发亮,照亮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

作者简介

田玉彬,作家,学者。著有《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洛神赋图:曹植的爱情》《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中国画好好看》等。清明上河图研究会顾问。《青年文摘》《北京青年报》专栏作者。

读书笔记精选

《千里江山图》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在中国美术史以及文化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千里江山图:大宋的颜色》就是帮助读者在欣赏赞叹之余读懂它,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深度的解析,带领我们走进宋代最美丽、最神奇的“千里江山”中。

作者运用其读画的一贯风格,以“超细读”的方法,不仅让读者看清了名画的细节,更通过生动的故事、灵动的文笔和密集的知识点,使读者能够真正读懂画卷的内涵。作者还多以故事化的讲画手法增加其可读性,例如书中提到的一处两个人物的描绘。作者原本以为他们是一起的,正在并肩走,但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种交错关系:一人是刚进山,而另一人正要出山去,于是作者为他们配上对话,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书中作者不仅详细解读了《千里江山图》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还深入挖掘了这幅画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他将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巧妙地融入到了对画作的分析中,让读者对画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这部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北宋青绿山水的魅力,更让我对艺术、历史和文化各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正是作者的才华与热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北宋文化宝库的大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缪其言

推荐二《富春山居图:画中之兰亭》

作者:赵洪波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内容简介

《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一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画卷不仅描绘了“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更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林泉之致”的道风神韵和隐逸情怀,引发后代画家的集体点赞、竞相追摹,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独特风景。

本书是“读懂中国画”丛书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以媒体人敏锐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富春山水,既“远观其势”,又“近察其妙”,仔细品赏画卷中的每一处山石、林泉、草木、人物,认真探寻画面背后的文化和美学涵义,笔墨之妙、留白之韵、山水哲学、君子之树、沙洲的意象、孤山的意境、火殉的伤痕、弹幕的遗憾……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得到了轻松有趣的解答。

作者简介

赵洪波,作家、学者。现为《光明日报》主任记者,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书画艺术的传播和研究。

读书笔记精选

初读此书,便被画卷背后的故事吸引。黄公望以八十高龄,用笔墨绘就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将一生的感悟与对山水的热爱融入其中。其笔墨运用精妙绝伦,披麻皴的技法,让山峦呈现出细腻的纹理与质感,仿佛触手可及。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恰似自然光影的交织,勾勒出山水的灵动与悠远。书中对画卷构图的解析,更是令人赞叹。起承转合间,山峰、树木、江水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画面从宁静的江水开篇,而后山峦渐起,至高潮处群峰耸峙,又缓缓以平缓的江岸收尾,恰似一首跌宕起伏的山水乐章,尽显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从文化内涵而言,此画不仅是山水的写实,更是文人精神的寄托。黄公望在画中寄情山水,超脱尘世,展现出元代文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正如书中所讲,它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历经岁月沧桑,传承着中华民族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读完此书,深感《富春山居图》已超脱画作本身,成为文化传承的符号,在笔墨丹青间,诉说着千古不变的山水情怀与人文精神,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敬畏。

浙江中医药大学 王嘉雯

推荐三《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

作者:【美】高居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内容简介

十七世纪的中国绘画,不但有其独特美感,还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与魄力。“即使在世界艺术史上,欧洲十九世纪以前的画坛,也都难与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媲美。”高居翰以《气势撼人》处理明末清初这一绘画阶段,关注绘画风格与自然经验,绘画作品与历史选择的双重关系,以张宏与董其昌的艺术对比开篇,以王原祁和石涛命运的对照终结,是西方学界中鲜有的尝试宏观思考与讨论中国绘画的造型本质问题之作。

作者简介

高居翰(james cahill, 1926-201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教授,1997年获该校终身成就奖;曾长期担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2010年,史密森尼尔学会曾授予其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charles lang freer medal),表彰他在亚洲和近东艺术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

高居翰的作品融会了广博深厚的学识与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典范,主要作品包括《图说中国绘画史》《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等。

读书笔记精选

十七世纪的中国,正值明清交替。在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并存的背景下,各类艺术创作繁荣发展。该时期绘画风格多样,书中也涵盖了众多知名画家的代表作品,包括张宏、董其昌、吴彬、陈洪绶、弘仁、龚贤、王原祁、石涛等。其中,龚贤的积墨山水画,墨色积累层叠、遍遍渍染、层积而厚,营造出一种深邃又静谧的氛围,将观者带入画中的自然世界,感受到山林的幽深和古朴,展现出别样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当时画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别样呈现方式。石涛的画作大胆突破传统构图,笔墨中尽显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山水在他笔下仿佛有了灵动的生命力,不拘泥于既定形式,彰显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气势,让我看到画家对自然与内心表达融合的追求。

十七世纪的中国绘画宛如一座艺术宝藏,在书中缓缓展现它的璀璨。画家们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吸收西画的表现手法,使绘画风格呈现出多元又震撼人心的特点。这让我明白艺术与时代、与自然紧密相连,画家们借画笔传达出对世界的认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探究,去领略那个时代绘画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浙江理工大学 钟姝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