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丽泽童书社荐书主题:儿童科普读本
科学要从娃娃抓起,儿童科普读本是一种独特的文体。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类书籍,也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读物,儿童科普读本既要求严谨的知识性,也要求活泼的趣味性,因此优秀的儿童科普读本极为难得。
但是,优秀的儿童科普读本又是能引领孩子们从此走入科学世界的绝好导师。那莫测的科学世界、神奇的自然世界、变幻的元素世界……打开一本好的科普读本,无异于打开一扇触摸新世界的大门,让孩子们能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重新换一个角度认识世界,是孩子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格外需要的。
打开一本儿童科普读本,认识一个新的伙伴,感知一个新的世界,让科学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推荐一《一粒种子的旅行》
作者:[德]安妮·默勒,王乾坤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在这本书里,安妮·默勒向我们介绍了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大量运用拼贴手法,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读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安妮·默勒,1970年生于德国弗莱堡,曾在汉堡应用科学高等学院设计系专门学习插图。1998年毕业以后,一直以自由创作人的身份为不同的出版社绘画插图,并创作了很多绘本。代表作《世界上温馨的家》曾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科普大奖,《一粒种子的旅行》获得德国《时代周刊》和不来梅广播电台评委会联合颁发的儿童图书luchs大奖。
读书笔记精选
种子,“播种”,虽然它看似有些遥远,但它其实距离我们很近。在花园、公园、乡间,甚至是城市的花坛或废弃的工厂里就能轻而易举地观察到它们为生命的努力。
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种子们如何借助风、水、动物甚至自己的力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凤仙花的种子轻轻一碰就会弹开,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而紫花地丁等植物的种子则巧妙地利用蚂蚁作为“出租车”……这些生动的例子,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植物繁殖的奥秘,更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透过种子的奇妙一生去看我们自己,你我都是宇宙中的一粒种子,就如此随风飘落,又生根发芽。
浙江理工大学 陈奕谙
推荐二《菌儿自传》
作者:高士其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内容简介
书中的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展开。在作者笔下,菌儿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肠腔里开会……通过菌儿的活动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全书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谈的虽然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菌儿自传》揭开了细胞不死、生命起源的秘密。细胞为什么会永远长大,永远不死?由细胞组成的人却得不到永生,会逐渐衰老、死亡呢?本书从生命的起源等说起,揭开了细胞的不死之谜。
作者简介
高士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福建福州人。192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23岁时,因实验意外感染甲型病毒,留下严重后遗症,后全身瘫痪。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世,一直坐在轮椅上,为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文艺作品,会见了数百万的少年儿童,并作为科学与智慧的象征而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称呼为“高士其爷爷”。
读书笔记精选
每当看到爱丽丝追着钟表兔子落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你会不会在畅想自己也遇到一只戴着绅士领结的兔子,然后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旅行呢?或许不需要一只兔子,仅仅需要一个显微镜,我们就能看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作者以一个细菌的视角,向我们阐述了神秘的细胞世界。他以清浅、具象又活泼的文笔,给大众送来确切的关于细菌的知识,向读者科普科学,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书中不仅介绍了细菌的各种知识,也描绘了冒险时的有趣经历。不论是作为一本科普读物,还是儿童故事书来说,它都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籍。
浙江工商大学 穆亚峰
推荐三《动物来信(全四册)》
作者:常立著,王天宇绘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内容简介
本系列书通过独特的图文结合,给孩子一个多角度认识动物世界的方式。虚构的一个动物语言学家撰写的短文,他是这些动物来信的发现者。每封动物来信由三部分组成:信笺,注释和图画。信笺是文字的主体部分,关涉动物的所思所想、趣闻轶事、情感心理、与人类的关系。注释是文字的辅助部分,关涉该动物的极简科普(与信笺相关)、最有意思的特征(以一句话概括)、杜立特的简评(代表人类的回应)等。该书把文学故事性、博物科普性,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加之精致大气的绘图,显得作品的调性极为丰富。
作者简介
常立,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阿西剧社指导老师。已出版专著《浙江新诗史》《“他们”作家研究》等,绘本《变来变去的小爬虫》《我有一个梦》等,童话集《从前,有一个点》《很久很久以后》等,翻译绘本《叶限》《蝉》《想象有一天》等。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复旦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读书笔记精选
在众多“美”的表现形式中,文学天然地成为科普作者最容易亲近的一种。《动物来信》以书信体融合科普与文学,常立笔下,动物心声跃然纸上,诉说生存挣扎、自由向往及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给孩子一个多角度认识动物世界的方式。文字优美而独特,杜立特以恰如其分的口吻创造了一封封来自动物的信件,诉说各自的美好和苦难,配图精致,构建了一种梦幻的阅读体验,使读者与动物共情共鸣。
鲁迅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地球,更是众多动物们的家。此书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动物,激发对自然的深切关爱,更促使人类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积极探索与动物和谐共处之道。
中国计量大学 张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