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涌弄潮儿,宋人沈括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尊龙凯时app

尊龙凯时app

钱塘潮涌弄潮儿,宋人沈括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

发布时间:2025-03-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无数英才如璀璨星辰闪耀其中。沈括就是这样一位在北宋的星空,以自己的科学精神丈量天地的人杰。不论是汴河疏浚时夯入淤泥的定位木桩,还是鄜延路军帐里凝固的蜂蜡地形——这个执拗的士大夫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用格物镌刻真理。他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的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至和元年(1054 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当时沭水河道正以每年三丈的速度淤塞。这个初入仕途的年轻人将七百枚竹筒悬挂在县衙的梧桐上,通过收集降雨来尝试构建一套前所未有的系统化雨量监测体系。县衙的胥吏认为年轻的主官不务正业,将竹管讥为 “窥天管”。没想到沈括果然通过这个简陋的装置窥得天机,帮助淮南路诸郡在当年洪灾发生前首次实现了分洪预警。

此后,沈括辗转多地担任知县。或许是沈括感知到,没有进士出身的加持,身处基层哪怕做出再多的政绩,也难以展现自己的才干。自叹 “十年试吏,邻于三黜而偶全”。毅然辞去了职务,重新以科举入仕。功夫不负有心人,嘉祐八年 (公元 1063 年) 沈括进士及第,成为了天子门生。

熙宁四年 (1071 年),沈括入京主持汴河的疏浚。汴河亦称通济渠,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运河的一段,连接黄河与淮河。受黄河水情的影响,泥沙长年沉积,随着河床上升,经过历年修筑的河堤居然高出地面 4 米多。沈括没有盲目地修堤加固,而是对汴河进行了细致的勘测,测出从开封到盱眙入淮的汴河长度为 840 里 130 步。他又采用 “分层筑堰” 的方法用松木桩在淤泥中构筑起精密的测量网络,测出了开封到泗洪沿岸的地势差为 19 丈 4 尺 8 寸 6 分。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将这条 800 里长河流的两岸地势差,如此精确地测定出来,这是当时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元代李治在《测圆海镜》中盛赞沈括的测量精度超越汉唐三倍有余。

后来淮南地区陷入饥荒,沈括又奉皇帝之命前往巡查。他在查明事实之后果断疏通河道,修理荒田,并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成效。凭借着多年来对国家的贡献,沈括的官职也再度发生了变化,提举司天监,升职调入了天文机构之中。沈括到任司天监后,发现当时的天文研究进展缓慢,官员们大多墨守成规,就对其进行改革,并面向全国征集观测天象的书籍,招揽人才。还以身作则,改进观测仪器。他曾经在司天监浑仪台上,连续观测了三十七个夜晚,发现了传统浑仪 “黄赤道与月道三环交错” 的设计缺陷,并进行了升级。守旧的官员弹劾他更改仪器是 “以夷变夏”,沈括又化身为孤勇者,在给帝王的奏疏中写下:“今岁天运正差,不可守故历”。向神宗推荐天才盲人数学家卫朴来主持修订《奉元历》。宋神宗也是一位热衷改革的君王,同意并颁行了沈括根据二十四节气修订的历法《奉元历》,这部新历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并对沈括改进计时仪提供了理论支撑。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沈括测算的回归年长度(365.243585 日)与我们现代的测量值极其接近,误差仅为万分之三。

时间基准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障,现代社会离开统一时间基准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信息时代中高铁、电网、金融交易、计算机网络通信、航空航天等等,都需要时间同步。

当杭州云栖小镇的服务器阵列在深夜里泛起幽蓝光芒,那些穿梭在 gpu 集群间的光子,与九百年前浑仪窥管中游走的天体轨迹,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共振。沈括发明的磁偏角罗盘,其原理经由数字孪生,如今正引导着自动驾驶汽车穿越北纬 32°12′ 的磁倾线。从汴河分层筑堰的寸分刻度,到量子计算机中纠缠态的误差校准,从沈括的浑仪到 deepseek 的 gpu 集群,工具在变,但中华民族 “究天人之际” 的科学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对真理的渴求、对未知的勇气、对普惠的执着。

我们在 ai 时代重读沈括,不仅是在致敬一位古代通才,更是在寻找深植于中华文明的实践智慧与求真精神。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


网站地图